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分别用 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
中
中 中无明显现象 |
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
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2) |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 |
(3) |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
|
根据实验现象,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4)图二中A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2℃时,将30g甲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6)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l)写出沉淀A的化学。
(2)加入CaC1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收集氧气,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填写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从A和少量B的混合物中将A分离出来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2)t2℃时,用100克水配制成A的饱和溶液,需要Ag。
刚刚装修的房子由于材料中含有害物质甲醛(CH2O),一进门就会感觉刺眼,这是由于分子使空气中充满了甲醛。为了减少危害,通常会在家中放置一些活性炭,这是利用活性炭的;甲醛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燃烧的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