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中国梦”是深邃的、丰富的,“中国梦”的终极关怀,正是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坚实基点,正是社会公平。追寻“中国梦”就是追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内涵的哲理是
| A.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其标准有阶级性,因阶级不同而不同 |
|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角度、所站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
| D.人生价值的判断和选择主要是看贡献了什么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
| B.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 C.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
| D.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权利和义务统是互为前提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为学习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和义务”这一节课,小东 
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
| ①某中学生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 ②一些村民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为顺利抓获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创造了条件。 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
据此完成问题。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
|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
通过这些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
|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
|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
| D.应该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 |
2011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代表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
|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
|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
|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
|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资保障 |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 )
| A.强调民主和专政互为条件 |
| B.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
| C.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
| D.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