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老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09年1~7月,我国汽车销量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继续排名世界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共中央着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进行简要分析。

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L公司是中国一著名空调企业,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其多年来坚持追求的目标。该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20亿元,其空调的变频控制器、DSP芯片等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企业已开发出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其品质超越了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售后服务等方面严苛的技术要求;企业“对用户负责,才能对品牌负责”的营销理念,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自主品牌出口占其整体出口的30%,覆盖100多个国家;企业连续5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企业形象,宣示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起,服务全球消费者。
(1)材料一反映了与中国相关的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L公司的做法对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启示。

(共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材料二:看电视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活动,但近些年来一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谋取最大商业利益使过多过滥、形式雷同的婚恋交友等节目充斥荧屏。对此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指出上星综合频道(卫视)应以新闻为宣传为主,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开办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求。与此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1)结合材料一回答:材料是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国家广电总局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海洋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但是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使得资源被过度捕捞而导致部分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严重;二是受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适宜于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利用的资源,往往只利用了其部分功能,浪费严重;三是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仍处于传统产业开发阶段,属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高科技产业形成不成规模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滞缓等。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意义非凡。自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以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掀起了一场持久的生态革命攻坚战;很多政协委员深入工厂、企业调研、提交议案,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不少人大代表更是心系群众、身体力行、为民请命;在街道、社区,村落群众自发参与生态社区,村落创建活动;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也结合该省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和法规。
(1)根据材料一,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可采取哪些经济手段?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掀起生态革命攻坚战做法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孔子学院”、“汉语热”辐射力日益广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实,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有关专家指出,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材料二: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与西医药同台竞技中,某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医药不科学、难验证,甚至因此持怀疑、抵制的态度。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药,并不等于中医药不科学。几千年来华夏子孙繁衍生息,中医药屡立奇功。近年来,随着西医药局限性凸显,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引起世界瞩目。
材料三: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