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干。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背包客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背包客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背包客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背包客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背包客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2014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
⑵“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
“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chán()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给划线的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
菜畦()轻jié() chán()络“轻捷”的意思是,“攒”的意思是。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段有中心意思的话。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有趣事。
例如:拔何首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②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③……
④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⑤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⑥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⑦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者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⑧功业,幸福,成就,荣誉,一个个都曾经从每个人面前经过。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⑨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全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④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3分)
请在文中第③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50字左右)(3分)
阅读《可燃冰》一文,完成小题。
可燃冰
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潜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期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若要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地开采方法。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选自2001年10期《百科知识》)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④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盒饭的能量(王祖远)
①这是城市里的一个贫民家庭。不足50平方米的小商品房,母亲没有工作,父亲给一家小工厂打工,还兼做家政工,儿子刚上中学。
②儿子跟风,看见别的同学有足够的零花钱,他也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朝家里要钱。父亲是个宽厚人,虽然有时也觉得儿子在撒谎,但却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把一天的辛苦钱全给了他。因为住房按揭,一家四口每天的开支,父亲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对于这一切,儿子却浑然不觉,好像年轻人挥霍天经地义。
③为了省钱,并让儿子吃上学校的食堂,父亲从没有叫过外卖。母亲每天给他做好盒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家庭经济实在入不敷出了,儿子也改为带盒饭。母亲做什么,父子俩带什么。
④父亲发现,他每天的饭菜都是土豆番茄汁。番茄汁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再把饭上的番茄汁移到盖上,于是压着番茄汁的那一层饭就变成了浅红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只是,天长日久,父亲也吃腻了,想要换换口味,想想,只那条件,也就罢了。
⑤有一天,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父亲习惯地从包里取出饭盒,打开盖一看,他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烤蛋,还有莴巨。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接着打开装饭的夹层,更是惊讶的不得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色的海苔。
⑥海苔便饭,那还是20年前母亲在世时曾经享用过的美味了,现在再看到,父亲的眼眶不由热了起来。
⑦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热乎乎的。回家的路上,他还用当天做家政的钱在路旁买了4个很贵的甜瓜。然而,走到大门边时,他听到了儿子发脾气的声音:“那样的饭菜,打发猪啊?”
⑧父亲不由有些火了,海苔便饭,这样美味的饭菜都不能吃,还要吃什么?他正想要进屋,却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儿呀,是娘把你的饭盒跟你爸爸的搞错了。”这时,父亲才发现儿子那盒原封未动带回家的盒饭——土豆番茄汁下,铺一层浅浅的红色。母亲看了看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但儿子的脸上,却满现着愧色。
⑨从此,儿子发生了变化,再也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很粗野,但话语中却隐含着柔情。
⑩跟以前一样,父亲还带着土豆蕃茄饭,儿子也主动要求带土豆番茄饭。儿子说:“同样都是饭嘛,有啥不能吃呢?”但父亲明白,是那盒拿错了的饭菜,让儿子变得懂事多了。那盒饭中,有浓浓的亲情。(选自2007年第4期《青年博览》)阅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父子俩的饭盒因母亲的粗疏被“掉了包”,父子二人各有什么反应?(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第3段写到:“为了省钱,并让儿子吃上学校的食堂,父亲从没有叫过外卖。”句中划线词有何作用。
“从此,儿子发生了变化”,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说说儿子发生了哪几个方面的变化?
文中所刻画的几个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小题。
浇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丛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选文有改动)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 →
态度:→ → 品品下面句中划线词,请结合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