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安全领域,中韩立场接近。朴槿惠总统上任后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主张东北亚各国首先从气候变化、反恐、核能安全等非政治领域进行对话,逐渐增进区域内国家间的信任,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这与中国主张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协商均衡解决各方关切的原则是一致的。这表明
①中韩两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②中韩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中韩两国具备了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 |
D.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
共青团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出部署。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逐步培养的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建立法制学习园地,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社会性公益法制宣传,尤其是公园、车站、机场、港口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要在所辖范围内开展法制宣传;有条件的单位要向公众开放宣传教育场地、设施,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上述要求的依据是
A.文化总是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 B.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感悟文化 |
C.一切事物都体现着文化 | D.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
B.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
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
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可见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
C.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