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戴嵩画牛》,完成后面小题(共14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搐(chù):缩入,夹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好书画 ( ) ② 所宝以百数 ( )
③尾搐入两股间 ( ) ④ 处士笑而然之 (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所宝以百数
A.以天下事为己任 | B.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以实奇 | D.遂以名楼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处 士 笑 而 然 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说说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 |
"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俱委而窃听④尔颇有所识不 |
2. |
"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 (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 |
3. |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朕 不 与 迁 官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帝素嫌其人()
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与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帝竟从其请。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乃悟前狼假寐()翻译下列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请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
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主旨句:
文言文阅读
阅读《狼》,完成下列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乃悟前狼假寐()翻译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理解填空。(每空1分,共2分)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