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节气中的母爱
①天道有序,万物有节,二十四节气演绎着四季不同的旋律。“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二十四节气,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时节的转换,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母爱深深的感觉。每个节气,母亲都给予我不同的美味,香飘不断……
②春分,母亲便去田埂地头、沟渠溪畔采摘野菜。这些采回来的野菜,用清水洗上两遍,便可以下锅了。母亲是烹调能手,野菜或凉拌或炒制,都青翠欲滴,令人垂涎。野菜的滋味也很独特,有的酸涩,有的微甜,有的滑腻,有的生脆,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记忆深刻。母亲对于这些野菜是充满感恩之情的,它们曾经在最艰难的岁月,延续过母亲和我们的生命。那丝丝野菜的清香,沾着母亲的爱意,在岁月中悠悠飘散。
③每到惊蛰,母亲都要做贝母雪梨羹。原因很简单,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梨和“离”谐音,母亲是要让病痛“离”我们远一点。母亲熬的贝母雪梨羹热而不烫,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的,凝聚着母亲的挚爱。
④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母亲加入馅料,分咸甜两味,一般咸馅为芽菜肉沫,甜馅为红豆沙,做成糕团,蒸熟即为清明粑。母亲做的清明粑,色泽金黄翠绿,粑中又有艾叶,它的清香更是中和了糯米和馅的味道,可谓香甜于口,清明在心。小小的清明粑,母亲给我们传承着一种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敬爱之情。
……
⑤冬至的日子,母亲为了能让我们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会用新鲜羊肉与白嫩的萝卜等炖成萝卜羊肉汤。汤炖好了,盛入蓝花粗瓷碗中,蒜泥、香菜、葱段均匀地撒在亮晃晃的汤面上。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母亲做的羊肉汤,色泽不鲜亮,却传递着母爱的光芒,足以抵御一冬的严寒。
⑥年年岁岁,母亲总是重复这样的劳作,重复着一个平凡女人朴素的快乐和幸福。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能够分享这些美食,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母亲的美味,母爱的滋味,只有嘴知道,也只有心知道。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根据全文内容,把下面三句节气歌填入文中空格处的正确顺序是
A.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B.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C.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请在文中选择两个节气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请根据自身实际,写出你母亲藏在节气中的母爱。
阅读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4题。
①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③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⑦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段②中“一条新生路”指的是()
A.自夸“地大物博” |
B.信“国联” |
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
D.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
.段⑦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
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
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
.段⑥“这一类的人们”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A.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 |
B.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
C.被喻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们 |
D.“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
.选文正面立论的论点句是()
A.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D.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段⑤中除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A.引用论证 | B.对比论证 | C.比喻论证 | D.正反论证 |
.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驳立结合的方式是()
A.先驳后立 | B.先立后驳 | C.边驳边立 | D.边立边驳 |
[二]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甲】《手握阳光》(曹文广)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屠格涅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的确,没有比这更好更慷慨的施舍了——施舍者在给予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方同等的回报,双方共同分享着,他们已经使某些东西得到了新生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能去帮助别人。即使你两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诚的,你就不是一无所有,在你的掌心永远有一种叫做善良的阳光——把手伸出去,只需要简单的一握,你收获的绝不比你撒播的少。
〔乙〕《善良使人美丽》(晓铃叮当)
善良使人美丽。
有一个暑假,我坐火车到四川去玩。对面坐着一位大妈,穿着朴素、面孔普通。
天气热极了,我坐着坐着,只觉得头晕目眩,“扑通”一下就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我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睁开眼睛,面前就是这位大妈的脸,她正轻轻托着我的头,一点一点给我喂水。她离我那么近,眉眼细致、五官生动,满脸的关怀令她恍如慈母。我这才知道,我中暑了,并且还吐得狼狈不堪,都是这位大妈给我擦干净的。我连连道谢,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原来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像把刻刀,在日里,在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渐渐改变你的眉梢眼角,鼻子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美丽的光芒。据说,慈禧太后最讲究容颜护理,为了美而不惜代价,可是,从留下来的她的画像和照片看来,她满脸的凶气,非但不美,实在是可怕。
当我们看宋庆龄的照片时,看到的是高贵、优雅、可亲、可敬,即使到了八十高龄,她留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光彩照人的,这是因为她的内心芬芳馥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孔是心灵的图画。一流善良的心,比得过任何服饰、珠宝、装扮,它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朋友,你若希望自己美丽俊秀,那就精心浇灌你的心灵花园吧。.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
“手握阳光”
“善良使人美丽”.屠格涅夫的“善良”和大妈的“善良”有什么不同?
.〔甲〕文议论的内容可概括为:
.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l)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
(2)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文中画线句给你怎样的启示?
[一]
《学会输的风度》张根宝
罗马尼亚运动员、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获得者科马内奇,在紧张的训练和激烈的竞赛中,在遭到挫折失败的时候,教练告诉她:“必须学会输的风度,你必须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科马内奇严格地按照这一教诲做了。她最不喜欢听的是“很好!”“好极了!”她最欢迎的是人家能够指出她的错误和不足。她从难从严刻苦训练,扎扎实实纠正一切不足之处,终于为她亲爱的祖国,也为她自己,赢得了无上光荣!
成功来自勤奋,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侥幸和取巧的捷径可走的。但是若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记住教练对她的指导:“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无数事实证明,错误,从来不只是意味着失败。它还是通向成功的必由阶梯。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抓住它、研究它、克服它,未知就可变为有知,失败就会转化为胜利。没有605次的失败,就没有著名的药剂“六○六”。不接受“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教训,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契诃夫不是说过:要雕出一张大理石脸,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就是了。不同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共同的真理,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中弄清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地方不是“脸”。如果尽可能把错误,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剩下的不就是准确、优美、一张漂亮的大理石脸吗?
显而易见,人总是一分为二的,明于知己,了解自己的缺点错误,好处是很多的。然而,“闻过则喜”的人,却似乎并不像应该有的那么多。三百多年前莎士比亚曾借剧中人的嘴说:“人们的耳朵不能容纳忠言,谄媚却这样容易进去!”可见,讳疾忌医,爱吹不爱批,简直是一种通病。
如果我们大家都像科马内奇那样对待缺点、错误,或者就把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掉个个儿,那么,一个人的进步就会是很可观的了。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必改,来者可追。.通读全文,用原文中词句指出“输的风度”的含义。
.为了论证要“学会输的风度”,作者运用了哪几个事实论据?(请简要概括)
.请你举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成功来自勤奋,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侥幸和取巧的捷径可走的”这一观点。(不超过八十字)
.文章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又说“把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掉个个儿,那么,一个人的进步就会是很可观的了”。请把莎士比亚的话“掉个个儿”写在下面。并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从身边举一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超过一百字)
(二)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
.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请根据第⑥段简要回答。
.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一)纸篓里的老鼠
史蒂夫·莫里斯从小就双目失明。他一度生活在重重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太。
在史蒂夫的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她让史蒂夫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教他勇于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本尼迪斯太太无疑是个睿智的人,她意识到光靠说教没法让9岁的顽童理解深奥的人生哲理。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在“助手”的帮助下,女教师给史蒂夫上了一节难忘的人生课。他生命的乐章从此奏响。
故事发生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本尼迪斯太太正准备上课:“安静,大家坐好,打开你们的历史书……”小学生们不安分地在凳子上扭动着,多数心不在焉。只有小史蒂夫默默无语。上堂课是体育课,孩子们刚从操场上回来,多数人还惦记着玩过的游戏,当然还有史蒂夫的洋相。
“今天天气真棒,我知道你们宁愿在外面玩游戏,”女教师脸上露出微笑,“可是如果不学习,你们就只能一辈子做游戏。”
“安妮,”老师提问,“亚伯拉罕·林肯是什么人?”
安妮局促地低下头:“……他……他有大胡子。”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史蒂夫,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本尼迪斯太太说。
“林肯先生是美国第16任总统。”史蒂夫的回答清晰准确,毫不犹豫。他一向是优等生,但学习好无法减弱史蒂夫的自卑感。
“回答正确,”本尼迪斯太太满意地说,“亚伯拉罕·林肯是我国第16任总统,南北战争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话讲到了一半,她突然停下来,做出倾听的样子,好像听见什么异常的动静,“是谁在发怪声?”
小学生们莫名其妙地东张西望,只有史蒂夫没动。
“我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是抓挠的声音,”本尼迪斯太太神秘地低语,“听起来像……像是只老鼠!”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女同学尖叫起来,胆小的孩子爬上课桌。
“镇静,大家镇静,”老师大声说,“谁能帮我找到它,可怜的小老鼠一定吓坏了。”孩子们乱嚷一气:“讲台下面”,“窗帘后面”,“安妮的书桌里” ……
“史蒂夫,你能帮我吗?”老师向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史蒂夫求助。
“OK”,小家伙回答,他挺了挺腰板,脸上闪着自信心的光芒。“请大家安静!史蒂夫在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示意大家肃静,小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史蒂夫歪着头,屏息凝神,手慢慢指向墙角的废纸篓:“它在那儿,我能听到。”
一点儿没错,本尼迪斯太太果然在纸篓里找到了那只小老鼠,它正躲在废纸底下,瑟瑟发抖,结果被听觉异常敏锐的史蒂夫发现了。
历史课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原状。但史蒂夫变了,一颗自豪的种子开始在这个黑人盲童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渐驱散了他的自卑感。每当心情低落时,他便想起那只纸篓里的小老鼠。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小老鼠不是意外掉进纸篓的,而是本尼迪斯太太特地请来的“助手”。
今天,我们更熟悉史蒂夫的艺名——斯蒂维·旺德尔。他的与众不同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旺德尔集歌手、作曲家和演奏于一身,摘取过22项格莱美大奖,有7张专辑打入美国流行乐金榜,获得美国音乐世纪成就奖,入选“摇滚名人殿堂”……这些都是因为曾经有只小老鼠“意外”掉进了纸篓。.史蒂夫·莫里斯从小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请大家安静!史蒂夫在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示意大家肃静,小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
(2)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小老鼠不是意外掉进纸篓的,而是本尼迪斯太太特地请来的“助手”。.你赞成本尼迪斯太太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哪些做法?
.读了这篇选文,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