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近,“新常态”一词在中国各类媒体上迅速走红。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常态,新判断】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论断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特征。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注:① 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②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
材料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材料三在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描绘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1)分别描述图1、(含注)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
(3)全会的召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2005年
2009年
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收入
3.16万亿元
6.85万亿元
2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元
17175元
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255元
5163元
7.9%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材料三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12分)材料一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中国企业所控制的,中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
材料二 在浙江宁波爵溪,集聚了一整条的针织业产业链,这个不到32平方公里的象山县小镇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这个小镇曾经聚集了500多家工厂。然而,截至2009年6月底,这里有100多家企业停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
(1)请分析材料中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如果你被聘为长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6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广大农民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的状况尚未改变,教育和医疗费负担大;农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结构不合理。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任务艰巨。
材料二:2010年经济工作要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国务院要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消费的政策。
(1)材料一中农民的消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4分)
(2) 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说明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系。(6分)

材料一: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如果物价全面、持续上升,会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各种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物价变动对民生的影响。(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