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 以外,应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 。接种后须将培养皿呈 状态放置。
(3)接种以前要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 。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 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通常每种稀释液需涂布 个平板,取其平均值。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菌液每次吸取0.1mL涂布培养后获得平均值是C,则1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株数是 。
(4)若要对上述菌株进行纯化,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接种时,在第一区域划线后须将该工具 后再划线,在第二次划线时须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从上一区域获得菌种。
(5)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 是产植酸酶最理想的菌株。
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下图。
(1)若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则会得到个氨基酸。
(2)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个。
(3)该四十九肽只有第号位为赖氨酸,而苯丙氨酸存在于第号位上。
(4)若通过酶切等方法确定某多肽由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半胱氨酸C3H7O2NS组成,称取此多肽415g,完全水解得到氨基酸505g,已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00,每摩尔多肽含有S元素51mol。则一分子此多肽由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三种氨基酸的数量比是。
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1)属于真核细胞的是(填序号)。
(2)①与④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
(3)肯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序号),所以其营养方式
(4)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5)①细胞与④细胞结构中无明显差异的结构是、 ;④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丁图为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
(1)若要使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
(2)图乙、丙中视野最暗的是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显微镜正确调节顺序:(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移动标本; ④调节光圈
(4)丁图中,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需(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目镜,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填“大”或“小”)
(5)若丁图所示显微镜接着用于观察变形虫,则应调整为(填“大”或“小”)光圈
(6)若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则实际图象是
果蝇是良好的遗传学材料,请回答下列遗传相关问题:(以下基因均不在XY 的同源区域 )
Ⅰ.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雌果蝇与灰体有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相同,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Ⅱ.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n。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下图所示。n在纯合(XnBXnB、XnBY)时能使胚胎致死。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棒眼雌果蝇Xn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雌性占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n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种表现型,再用F1中棒眼雌果蝇与果蝇杂交,得到 F2代。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_________________;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 用GA(赤霉素) 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半粒种子中淀粉对显色影响忽略不计)。为验证这一结论,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 ℃保温24 h后去除种子, 在各试管 中分别加入1 mL淀粉液 |
25 ℃保温10 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碘液, 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注: 实验结果中“+” 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 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 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 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