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二)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 B.阙秦以利晋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妇始楚而谢楚:凄楚 | B.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乖:违背 |
C.语毕而宫门辟辟:打开 | D.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罹:离开 |
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B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还家,乃访友于洞庭 D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或以尺书寄托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3)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选文中表现了柳毅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 (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 |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怀:怀揣 |
C.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手扶拐杖。 |
D.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周:结党营私 |
将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道之士怀其术()欲()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龁之。
A.而因则 | B.则以则 |
C.则因而 | D.而以而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
C.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
D.猛狗、社鼠的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8分,翻译10分)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昃,太阳过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惧,白不可白:告诉 |
B.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劝:勉励 |
C.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行:政绩 |
D.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更:更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 有警,率浃日乃至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① 师孟奏徙于渝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①相踵而至② 泉涓涓而始流 |
D.① 洪、福、广、越为立生祠②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 |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随便看 |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设九宾礼于廷 |
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选自《论语﹒子罕》)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选自《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无忧无惧?你认为上述文字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 ),可以饭()?”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堂左洁一室洁:清洁,干净 |
B.甫晨起,即科头甫:刚刚 |
C.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值:碰上 |
D.以故仓卒不得白白:告诉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午( ),可以饭(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 )数四
A.矣乎者 | B.矣焉之 |
C.也乎之 | D.也焉者 |
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甚至日用杂物等,一应俱全,为下文作者沉醉此间做了铺垫。 |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
C.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
D.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竹床一,坐以之。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而旋畔。
(3)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