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
臣 闻 千 里 馈 粮 士 有 饥 色 樵 苏 后 爨 师 不 宿 饱 今 井 陉之 道 车 不 得 方 轨 骑 不 得 成 列 行 数 百 里 其 势 粮 食 必 在其 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迎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士兵)
B.以黔首(愚弄)
C.会盟而谋弱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长策而御宇内(通“震“,震动)

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作《师说》贻之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五亩之宅,树以桑
C.执敲扑鞭笞天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下列划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无憾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
B.不相师以天下之民
C.外连衡而诸侯吞二州而诸侯
D.至尊而制六合吾从而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⑤金针:比喻作诗文秘法。度,授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衡文评书      衡:评论
B.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打发掉
C.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殆:恐怕
D.顾不伟耶       顾:难道

(原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语斫山曰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B.子则为君助灯火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C.时有以讲学闻者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D.至今学者称焉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C.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D.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①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公恶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③,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麑、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三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克有终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奔向
C.提弥明死之死:为……死
D.书法不隐隐:隐讳

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是“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
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
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洎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古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
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
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略有修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沈:同“沉”,沉入
B.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就:靠近,凑近
C.迤逦咨嗟击节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
D.若贵贱之状一等等:相同,一样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从侧面表现隐士画艺高超的一组是()

A.①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②工就视之,不语而去
B.①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②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
C.①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 ②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
D.①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②请隐士毕其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初期修建老子庙的时候,隐士买到了吴道子在老子庙画的壁画,于是三年闭门不出,专心临摹那块壁画。后来郡里邀请隐士来画老子庙里的壁画,隐士接受了邀请。
B.老画工通过拉拢关系、向上巴结争取到了来老子庙画壁画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画艺不高,害怕画的不好,所以只敢接受其他地方的壁画任务。
C.由于老画工心中装的是“人间”,所以他画出的壁画上的人物只能是“尘俗”中的人的样子。而隐士心中装的是“世间”,所以隐士画出的壁画上的帝王是古代图画中和老画工没有见到过的。
D.毕少董认为,隐士起初落笔画成“前驱二人”,就像韩退之写《海神祠记》一样,文

章开头就说“海之为物”,对于人间来说是非常宏大的了。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
(2)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
(3)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