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节选自《后汉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
A.后羌寇武都寇:进犯 |
B.诩因出城奋击因:趁机 |
C.以戒不虞戒:防备 |
D.诩计贼当退计:谋划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B.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
C.明日悉陈其兵众 | D.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诩有“将帅之略”的一组是( )
①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②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③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④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⑤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⑥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A.②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邓太后升迁虞诩的官职,并接见赏赐他,表现了邓太后的知人善任。 |
B.虞诩在理论上懂得活用战例,在实战中能以少胜多,的的确确有“将帅之略”。 |
C.虞诩把自己的兵力完全暴露在后羌人面前,这种做法虽有迷惑敌方的作用,但其实是一种冒险之举。 |
D.虞诩在治理武都郡的时候发展了武都郡的经济,表现了他出众的管理才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2)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2分)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张常客豫,遂家焉于是余有叹焉 |
B.见其指已破,履已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C.妻为北兵掠去吾属今为之虏矣 |
D.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发配 |
C.不肯偿所逋 逋:拖欠 |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挠:阻止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译文: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译文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命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①。”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注①“粞”:xī,本义为谷粒脱壳之后、入仓之前,用细筛子筛米(相当于用清水“洗米”), 亦解作碎米。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食之而不甘甘:美味 |
B.比其反也,犹哭比:及,等到 |
C.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资:供给 |
D.恶衣菲食,不敢自恣恣:恣意,放纵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A.以江河之水广皆以美于徐公 |
B.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C.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 夷以近,则游者众 |
D.盖欲窃之而未能也抱明月而长终 |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
B.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
C.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
D.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译文:
(2)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译文:
(3)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
译文: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 子 之 说 传 先 王 之 道 论 圣 人 之 言 以 宣 告 人 若 辩 其 辞 则 恐 人 怀 其 文 忘 其 直 以 文 害 用 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秩满,径入都__(2)羸瘠愁苦,身无完衣__
(3)青苗、免役权息追呼__(4)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__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安石欲使以是进②不足以辱检讨 |
B.①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②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
C.①王安石知其名②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 |
D.①选人中式者超京官②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
(2)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3)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郑侠对王安石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