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D地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小时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回答下列各题。轮船出发的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D>C>B>A |
B.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D>C>B>A |
C.此时大陆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
D.此时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A.7月l日22时 | B.7月1日18时 |
C.7月2日22时 | D.6月30日18时 |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 B.盆地 | C.湖泊 | D.城市 |
该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
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A.3:30 18:30 | B.4:30 19:30 |
C.6:00 18:00 | D.6:30 18:30 |
该地的经纬度是
A.135°E,40°N | B.120°E,40°S |
C.135°W,40°N | D.135°E,40°S |
关于该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的昼长为15小时
B.B.此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一年中无太阳直射现象
D.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PL为纬线,OQ为经线,据此回答问题。若图中虚线PQL为O地标杆顶端某日日影轨迹,则当日可能是
A.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 |
B.一年中黑夜最长的季节 |
C.一年中昼夜等分的季节 |
D.一年最冷的季节 |
若图中虚线PQL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o |
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 |
C.P、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 |
D.P、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 |
该表为当85°N刚好有极昼的时候,北半球甲、乙、丙三地测1米高的物体影子,测得一天中影长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及影长(已知tg15°≈0.268),据此回答问题
甲 |
乙 |
丙 |
|
影和最短时间(北京时间) |
12:40 |
18:00 |
2:00 |
影长(米) |
0.35 |
1.43 |
0.58 |
甲、乙、丙三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
A.丙、甲、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甲、乙、丙 |
甲、乙、丙三地东西方向的正确叙述
A.甲在乙偏东方,乙在丙的偏东方 |
B.甲在乙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C.乙在丙偏东方,乙在甲偏东方 |
D.丙在甲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关于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在北京的偏东方的是甲、乙 |
B.正午太阳高度从高到低排列:丙、甲、乙 |
C.日出时间从早到晚排列:丙、乙、甲 |
D.夜长从长到短排列:甲、丙、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