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BrCl的化学性质和Cl2相似,Cl2与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rCl+H2O=HCl+HBrO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弱碱性条件下,甲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铜反应,乙酸乙酯也能与氢氧化铜反应
③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④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
⑤37℃时,Fe3+、Cu2+能催化H2O2的分解;80℃时,MnO2、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
| A.①②④⑤ | B.④⑤ | C.②③ | D.④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度不变 |
|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
|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铁片表面出现气泡 |
|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
|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
| D.把少量锌粒放入盛有足量的盐酸试管中,加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 |
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A>B>C B.B>A>C C.C>A>B D.B>C>A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2Ni(OH)2+Cd(OH)2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材料是
| A.Cd(OH)2 | B.Ni(OH)2 | C.Cd | D.NiO(OH) |
反应Cu(s)+2Ag+(aq)
Cu2+(aq)+2Ag(s)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
| B.Ag作负极,Cu作正极 |
| C.工作一段时间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 |
| D.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依然发生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