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是第3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的单质具有两性,所以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
| B.Z、W、M的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 |
| C.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备Z、W的单质 |
| D.Y的单质都有剧毒,而且其着火点低,常保存在冷水中 |
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2CO(g)、2CO(g)+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 |
| B.56 g CO和32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
| 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
|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
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那么Q1与Q2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Q1>Q2 | B.Q1<Q2 |
| C.Q1=Q2 | D.不能确定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 kJ·mol-1,则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
| B.该反应ΔH2大于零 |
| C.该反应ΔH2="-571.6" kJ·mol-1 |
|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
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 |
| B.CaCO3(s)====CaO(s)+CO2(g) ΔH="+178.5" kJ·mol-1, E生成物>E反应物 |
C.HI(g)==== +![]() Δ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平衡时放出26.5 kJ的能量 |
|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1 L 1 mol·L-1的NaOH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 |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 B.557 kJ | C.436 kJ | D.188 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