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1)图一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活动最远到达红海和                
(2)图二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其中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材料一: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二: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材料二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表解历史——世界发展潮流】
德国欧宝轿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表

汽车部件
车身
轮胎
座椅
仪表盘
避震器
排气管
生产国
德国
比利时
匈牙利
 瑞士
意大利
瑞典

 
(5)上述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哪一事件?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实施改革的统治者及继任者在死后大都采用“孝”为谥号,这与该事件的什么内容有关?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阅读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 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三出自孔子的言论,请问他的这些言论被他的弟子收集在那部书里?
(4)作为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说出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耀千秋,泽惠世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辉煌灿烂的文学】
(1)指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分别运用的文学形式。
【绚丽多彩的戏曲】
(2)写出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及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一个新剧种的名称。
【魅力独特的书画】
(3)我国古代有“书圣”、“画圣”美誉的分别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发明发现的国度】
(4)古代某战争场面有“(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的叙述。该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候?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