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前提;创造、创新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必要保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目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材料二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材料三 14---17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北师大版九上
材料四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伏尔泰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最先完成的一项发明是什么?后来的阿拉伯人将我国的发明创造传入欧洲大多数是在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的“蒸汽时代”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交通领域,发明蒸汽机车的工程师是谁?他是哪国人?
(3)根据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发生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运动的中心发生在哪里?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思想解放和发明创新对社会的进步有何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材料三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不得原文照抄)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简述欧盟成立对欧洲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填图题。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莫斯科 |
B.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诺曼底 |
C.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国家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国家) |
E.二战后一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建立地点。
判断题。以下表述是从上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后两幅图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危害性特别大的特点。 ()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德国遭受打击最严重。 ()
美国为摆脱危机进行改革,颁布了新政。 ()
德国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 斯道路。 ()
在此次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额缩减了三分之一。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了字。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的又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的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 ,“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有关这个城市的记忆,永远无法被时间抹去。这一天,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这一天,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忆起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12月13日,我们在这里深深悼念着人类史上的不幸。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材料一中所述的“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指什么?该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签订的?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具体指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中南京居民和中国士兵被日军屠杀了多少人?
(4)依据材料四,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江南制造总局
图2“公车上书”
图3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图4《新青年》月刊封面
(1)请写出与四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与图2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试举两例)?今年是图3相关的历史事件多少周年?(5
(4)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5)《新青年》的创办者是?在其倡导下提出什么口号,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