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
(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3)他曾经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关系?
(4)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叫什么?
(5)他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那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
材料二: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秦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一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3)材料二反映了变法的哪些内容?
(4)材料三中哪项改革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提示:不要摘录材料中的语句)
(5)通过以上探究,想一想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
(11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哪些措施巩固统一?(6)
(2) 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5)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 “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史记》
材料二:如图,“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中的两次改革的内容。
(2)比较这两次改革,在目的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结合作用谈一谈改革所带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