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下列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此后,邓小平又参与指挥了哪一战略决战?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
(2)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下列史料中,“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提议了什么重大举措?受“四小龙”兴起的启示,他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哪些开放措施?
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1977—1997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 |
(3)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当时整个德国还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而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繁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由此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力量和进步思想。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出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1843年,马克思研究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著作以及早期资产阶级著作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著作,他还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写出马克思的主张,并归纳他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义正辞严地谴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残害中国人民的侵略行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还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在伟大的革命变革中崛起,成为开启整个东方世界新纪元的曙光。
(3)阅读材料三,举出当时正在进行的列强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中划线处预言是否成真?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材料四:马克思还十分关注俄国的发展道路,同俄国的革命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
(4)阅读材料四,结合20世纪初俄国的两场革命,对其“发展方向”加以说明。
材料五:马克思部分活动:
时间 |
活动 |
1848年 |
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
1864年 |
参加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
19世纪60﹣70年代 |
指导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的凶残面目和反动本质 |
1871年5月 |
撰写著作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5)依据材料五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分析这一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材料六:填写《自白》是马克思全家喜爱的活动,它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品格和情怀。
马克思的《自白》(部分) ①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③您喜爱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④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6)马克思的《自白》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条(写出序号即可),为什么?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人们研究历史时,有多种视角解释过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种观点
视角 |
内容 |
|
观点一 |
A: |
“西欧走出中世纪”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促进西欧发展的科技、航海船只制造等技术大多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发明或完善的。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
观点二 |
B:欧洲视角 |
“西欧走出中世纪”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随后不断向外扩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观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国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根据观点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3)根据材料,写出观点一的视角。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下图)。
—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
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所示事件史称————————————————————————,有人说,1500年前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你说明理由。
(2)在图一所示事件后,殖民扩张开始,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说出图二、图三两位人物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的名称?
(3)依据材料二写出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点燃这次战火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分)
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3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材料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在叛乱各州,奴隶从现在也就是1863年1月1日起成为自由人并可应征入伍。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有哪些有利于人和货物在世界流通的陆路交通工具问世,请各举一例并说明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哪次战争期间颁布的?这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