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寄,或传谕,均为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给有关官员的寄信谕旨。因其寄自内廷(不经由内阁),故称廷寄 。“廷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 A.提高行政效率 | B.强化皇权 |
|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D.完善中央机构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 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
|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
|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
|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
|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
|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