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2CH3CH2OH+O2 2CH3CHO+2H2O |
B.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 ![]() + H2O |
C.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2H5 + H2O |
|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 Br2 → CH2Br-CH2Br |
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2与过量的O2反应生成SO3。2SO2(g)+O2(g)
2SO3(g)△H<0,在上述条件下,SO2的转化率约为90%。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获得SO3 ,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
| 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
| 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 |
| C.加压可使SO2全部转化为SO3 ,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 |
| 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
|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 D.a<b |
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2NO2
N2O4,恒温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2O4,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2O4的体积分数
| A.减少 | B.增大 | C.不变 | D.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
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 B.是放热反应 |
| C.是熵减少的反应 |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
| B.若图1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
| 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
|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