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
C.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在学校开展的“寻访身边的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某个山村发现了一座财神庙。庙门处有一副楹联,但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了缺失的字,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通四海之□源,普占吉庆;
下联:赐□□以福泽,永获盈丰。
A.水百姓 |
B.财万民 |
C.金江河 |
D.福大地 |
初二(1)班刘阳同学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前几天,刚从超市出来的刘阳同学,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台阶旁,他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扶起老人,并关切地说了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最得体的一句是( )
A.老爷爷,大冷的天,您可不能坐这儿看风景啊! |
B.老爷爷,您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可得小心点儿啊! |
C.老爷爷,您年纪大了,上下台阶可得留点儿神。 |
D.老爷爷,您腿脚不利索,上下台阶您老不能注意点儿吗? |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围绕“诗歌中的修辞使用”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下面是某小组同学的讨论记录,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组员甲:律诗讲究对仗,你看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多工整!一下就把塞外那种开阔、雄浑、壮观的景象都写出来了。 |
B.组员乙:绝妙的对仗不光律诗里有,宋词里也不少呢。比如晏殊《浣溪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得多巧妙啊! |
C.组员丙:苏轼也是填词高手!他善于用反问来加强语气,仅《水调歌头》这首词就有“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三个反问句。 |
D.组员丁:诗如其人,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反问句,引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真让人敬佩!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总建筑面积为270万平方米,比故宫大3倍,。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群
②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③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①③② | D.②①③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不忘记历史。 |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