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 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分别有哪些?
下图中甲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N点为北极点,B点为90°E经线与南极圈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
(2)A、B两点昼长相差__小时
(3)A点在C点的__方向
(4)根据甲图条件在乙图中绘出这一天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5)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折线,并简述其规律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的功能区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优化城市环境,在M处应布局(功能区),并简述其主要功能。
(2)若在N处建高级住宅区,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依据图中的有关信息请对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区位进行评价。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地区 |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
日工资(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德国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下图是某流域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A城市以西铁路线的名称是,该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2)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3)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6分)
(4)简要分析近年来鸟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2分)
(10分)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下面左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