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liè)。”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B.侍讲,清之选 华:显贵
C.辞稍迁就迁就:曲意求合
D.其严重如此严重:程度很深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B.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C.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D.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
(2)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①引为别奏。后复破吐蕃跳荡有功,除右领军大将军。
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迁南阳太守,兼守捉防御使,封金乡公。寻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众欲战,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骑凡十辈。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日升复以骑趋襄阳,遂以一千人取路运粮而入,贼亦不能遏,得相持逾三月。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
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贼引去。俄拜御史大夫、襄邓十州节度使。亦会二京平,贼走河北。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
乾元元年,又加淮西节度、邓州刺史。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徙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
注:①哥舒翰:唐朝名将,突厥人。屡有战功。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击败,晚节不保,遂降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炅散兵保南阳揪:召集
B.能入城,则万心固矣脱:如果
C.仲犀骑凡十辈益:增加
D.乡聚荡然,无樵烟举:行动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鲁炅“为国效命”的一项是()
①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②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④故炅得与贼相持逾三月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⑥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炅精通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滍水南岸展开肉搏战,战斗失败,全军陷没了。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
译文:
(2)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战,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海上,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功常春翼元帅擢:提升官职
B.其魁十八人禽:通“擒”,捉
C.知海道曲折习:学习
D.寿蓝玉党死坐:因……犯罪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团结义兵,捍乡里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亲率士卒
然后知是山之特点,不培塿为类
C.以赫久海上
冰,水为之而寒
D.久,封航海侯

望西山,始指异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2) 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
(3)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
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限填人名
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行寿春次:停留 B.辞固: 坚决
C.桧将送金人 械: 拘役;拘捕 D.假僧舍之居:居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 ;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③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④吏当广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⑤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嘉祐集》)
(二)
杨慎曰:六国纵约,欲摈秦而已,曾不能出一师,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故老泉曰封谋臣,礼贤才,以并力西向,则臣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何景明曰:老泉论六国赂秦,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选自徐乾学《古文渊鉴正集》)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结交
B.则胜负之,存亡之理数:理数,命运
C.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礼:礼遇,礼待
D.六国纵约,欲摈秦而已特:特别,十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
以 为 秦 患 故 秦 得 以 闭 关 避 敌 养 其 全 力 者 十 五 年 故 能 制胜 而 无 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
选文(二)中“深谋先见之识”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