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邓家兄弟不寻常的求学路
——一边读大学一边当“猪倌”
新年的一天,天快黑了,荣昌县城郊一座石棉瓦盖的红砖房里,不时传出阵阵猪叫声。
砖瓦房里光线很暗,为了节约电费,没有开灯。一个系着围裙、弓着身子的农妇将一锅食物残渣烧得热气腾腾。她叫谢世先,是邓家兄弟的母亲。每天她把儿子从学校食堂运回来的剩菜剩饭煮沸、去油、除盐,然后和着青饲料喂猪。谢世先话不多。“孩子们能学有所用,自力更生,我们当家长的很高兴。”谈起两个念大学的儿子当“猪倌”,这位长年操劳的母亲感到很欣慰。
2004年,兄弟俩双双考上了西南大学,一个学动物医学,一个学动物科学。但是,一贫如洗的家哪来得钱交学费? 贫困没有让兄弟俩垂头丧气,反倒成了他们奋斗的动力。他们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
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市场低迷。兄弟俩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做调查,发现村里原来有500多头母猪,已经卖掉、宰杀400多头。“下半年,猪价一定上涨。”他们的判断,得到老师的认同。
于是,兄弟俩谋划着办养猪场。班主任同意了他们的创业计划,还帮他们联系学校食堂,把倒掉的剩菜剩饭转让给他们作饲料。父亲用家里的房子抵押贷款10000元,加上东挪西借,帮助兄弟俩把养猪场办起来了。 100多头仔猪刚刚住进修葺一新的猪舍不久,重庆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干旱高温天气,猪儿频频发生中暑,好在有专业知识和老师们的指导,猪一头都没有少。
兄弟俩分工合作,一个负责疾病管理和饲料配备,一个负责将学校的剩菜剩饭运输到养猪场喂猪。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5点40分放学后,弟弟第一个工作就是用一辆二手的三轮摩托车把师生倒掉的剩菜剩饭运到5公里外的养猪场,然后自己才吃饭并赶回学校。
当上“猪倌”后,邓波感觉很累,一年多来从没睡过一次午觉。原来从来不逃课的兄弟俩开始有了缺课记录。有时候猪生病,一天需要到养猪场几次,“事后,我们都会把缺了的课补上。”邓费建说。
刘松是海螺村里的农民,搞规模养猪已有五六年了。刚开始刘松对邓家兄弟的感觉并不好,他想:两个大学生不好好念书,跑来养猪,不务正业! 慢慢的,刘松改变了原有的印象。“有时候,他们会到我这里来跟我探讨一些问题,询问我怎样管理养猪场,同时,也给我提出一些防病治病、饲料配方方面的建议。” 原来,养猪场开办起来过后,兄弟俩遇到问题,在学校就向老师请教,在养猪场就去找有经验的农户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他们感觉到:专业理论、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都得到增强。由于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和一些饲料厂商结下友好关系,当得知他们兄弟创办自己的养猪场,一个饲料厂主动为养猪场解决饲料供应的难题。
去年12月,第一栏肥猪出槽,果然卖了个好价钱,扣除成本,净赚1万多元。 现在,养猪场又引进了一批仔猪,父亲邓国洪用房子抵押的那笔贷款已经还上。 养猪没有耽搁学习,也没有影响就业。相反,用人单位却十分看好他们的创业经历。今年即将毕业的邓费建接到3家用人单位的邀请,并和其中一家来自四川的大型牧业集团签订了协议。
(原载2007年1月10日《重庆日报》,有删减)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分析列数字的好处。
这篇通讯主要人物是邓家兄弟,为什么要写海螺村农民刘松?
本文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评委认为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一篇平民化的人物通讯”。试从内容和语言上谈谈你对这篇通讯“平民化”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是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上限(16KHz-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因其频率高,方向性强,穿透本领大,尤其在液体中能产生空化现象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超声波应用技术甚多,主要分为检测超声、医学超声、功率超声和高频超声等。超声波清洗技术(以下简称“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层剥离,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这些气泡和空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在闭合时会产生压强高达几百乃至几千帕的微激波,因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使气泡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由于空化作用极易在固体与液体交界面进行,并且空化瞬时在局部产生几百度的高温和上千个大气压,不仅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动加剧溶液的脉动和搅拌,更增强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声清洗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利用超声清洗,不必将物件拆开和刷洗,省时省力,速度快,效率高。它可清洗结构复杂的零件、深孔、空穴、凹槽、暗洞、盲孔及狭缝中的污物,清洗质量高。在一些难以清洗并有损人体健康的场合,如核工业及医疗中的放射性污物,利用超声清洗可避免对人的伤害,并易于实现清洗自动化。
超声波清洗机自1351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并很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的精密零部件在轧制或热处理后,表面会形成锈,还有油污等,装配前采用超声清洗可获得极佳的效果。在维修时,这些零部件的表面有许多积炭、油腻、油泥等,一般的方法很难清洗,以前常采用有机溶剂浸泡,用小锯条等工具刮的方法,洗不净不说,还损伤工件表面,效率相当低,采用超声清洗则易如反掌。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某些材料和零部件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如超火规模集成电路中,不允许有0.1μm 的微尘和细菌,超声清洗很容易达到要求。另外,利用超声清洗还可除去电子管零件、半导体元件、硅片、印刷电路的油污、焊剂、防腐剂、氧化物、污垢;手垢等,清洗质量好。在医药卫生方面,如手术使用后的器械上附着血液、脂肪、肌肉组织等,加之器械有很多齿纹及关节,手洗不易洗干净,利用超声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除此之外,超声清洗目前已在宝石加工、钟表、光学机械等精密工业、橡胶工业、印刷业、航天工业、食品工业、通讯、机械工具、原子能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清洗因其具有环保、节水、省时、高效、低成本、低腐蚀等特征,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选自2004年3期《知识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空化现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在闭合时突然爆裂的过程。
B.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的过程。
C.指液体中的气泡和空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的现象。
D、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并瞬间破裂而产生的能量极大的冲击波现象。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清洗洁净度高、清洗速度快等特点,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并借助脉动和搅拌,增强清洗效果。
B.与传统清洗方式比,超声波清洗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自问世以来迅速在世界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
C.以往清洗死角、盲孔和难以触及的藏污纳垢之处一直使人们备感头疼,超声波清洗机的运用,使这一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清洗精度。
D.超声波清洗正是应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
3.下列对“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是目前清洗效率最高、清洗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B。超声波清洗技术对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工件的清洗尤为适用。
C.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彻底杜绝污染,完全排除有毒物质对人类的伤害。
D.超声波清洗技术无需手工清洗,且有手洗等其他清洗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洗净效果。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是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技术的。
B.如果超声波的音波压强不足以将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压碎,那么空化现象就不会产生。
C.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可见,一些医院的牙科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患者牙齿。
D.不论工件形状多么复杂,将工件放人清洗液中,只要是能接触到液体的地方,超声波的清洗作用都能达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今日在研究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取得突破。该医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二氧化碳与动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即它能抑制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中活性氧的形成。这是迄今为止二氧化碳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
活性氧不同于普通氧,它一般以氧自由基形式存在,自身带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具有强氧化能力和极高的化学活性。通常,这种氧能在所有细胞中形成,约占进入细胞氧气量的5%。活性氧在机体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强免疫,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另一方面,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反而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医学上早已发现,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并导致动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
医学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这一功能的发展,对研究人及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对地球生命起源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发现者之一俄医学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柯甘说,在地球大气中氧气出现之前,生命物质依赖厌氧呼吸的办法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伴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当大气中出现氧气后,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形成的活性氧已不能对生命构成危害,这就是二氧化碳在生命活动中的一种新功能。
柯甘认为,在人类胎儿形成中,几乎所有器官所需要的血都是供给含有二氧化碳相对较高的动静脉混合血,这是为了阻止在胎儿细胞中高活性氧过多,使胎儿能够正常发育。
这一新发现对分析研究全球生态问题也有一定意义。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正在以每年0.3%的速度增长,这将使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活性氧含量减少,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专家认为,一些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有关。
1.文中的“突破”具体是指
A.发现了二氧化碳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
B.发现了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的关系。
C.揭示出二氧化碳在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的鲜为人知的作用。
D.揭示出二氧化碳抑制动物(包括人)细胞中活性氧形成的功能。
2.对科学家们发现的二氧化碳至今鲜为人知的作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与动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二氧化碳能抑制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中活性氧的形成
C.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
D.二氧化碳能伴随生命物质获取能量。
3.二氧化碳新功能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不属于这一意义的一项是
A.对地球生命起源问题可以作出新的解答。
B.对胎儿形成中器官只供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的动静脉混合血现象的解释,有了理论根据。
C.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和增加的原因,可以提出新的说法。
D.对分析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减少,免疫力下降,传染病爆发和流行有一定的价值。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在参与动物生命活动中鲜为人知的作用。
B.在机体中,活性氧含量适当可增强免疫力,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过量则杀死细胞,导致动物死亡。
C.亚历山大.柯甘认为,二氧化碳的生成,使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形成的活性氧不能对生命构成危害。
D.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长,使得一些传染病爆发和流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3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
131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3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2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于1336年2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2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B.ALH2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
C.ALH2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
D.ALH2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
B.以前曾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但水手4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地面照片证明了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C.ALH2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4.33321亿年的历史,它于13000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现在珍藏在美国休斯顿。
D.火星是太阳系的第三星球,NASA通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3.如果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A.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 B.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
C.并非证据确凿的生命信号 D.寻找外星生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2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研究发现,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有关专家说低氧健身的好处起码有两点。首先,人体处于“低氧状态”,这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还有,当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其次,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这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既要靠氧气也要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气,同时还必须要有6.5甲。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这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其实,低氧健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对此进行经常性的锻炼。比如以前那些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另外,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4%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看来,“低氧”挑战“有氧”似有不可逆转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氧健身必须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有关人士称,随着参加低氧健身A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成本摊薄,费用应该会下降。也许,这一天真的为期不远。 (选自2004年第2期《青年科学》)
1.下列对“低氧健身”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
B.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如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肝脏的解毒作用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
C。人体处于“低氧状态”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
D.有些专家认为“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已经过时,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2.按照文意,以下关于“低氧健身”好处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
B.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健身者的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C.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有氧健身”相比,具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
D.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将会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B.低氧健身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的“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低氧健身很多时候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
B.低氧健身也必须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既要低于正常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否则会危及健身者的健康。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缺氧疗法”,启动的是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所以也是属于“低氧健身”的范围。
D.“低氧健身”挑战“有氧健身”似乎具有不可逆转之势,但是“有氧健身”也不会很快失去市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许多理论模式和学说。
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的关怀,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一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作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选自《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1.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
D.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2.下列说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容的一项是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承认自然既有工具价值,也有内在价值。
B.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应该归于自然自身。
C.生物和自然应当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人类应珍惜、爱护生物和自然。
D.承认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人类是道德主体,是自然和生物的道德代理人,是环境管理者。
3.对“人类应承担起自然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的意义的解说,最全面的一项是
丸自然拥有自身固有的价值,是道德顾客,应该得到人类的道德关怀。
B.自然是道德顾客,享有道德地位和道德关怀,人类应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
C人类应当珍惜、爱护自然,承认自然作为一种实体而拥有自身在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
D.自然拥有自身的固有价值,应享有道德地位,获得道德关怀,只有人类才是道德的主体,有自觉维护自然的责任。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环境论强调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它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之间构成矛盾。
B.浅环境论主张只有人类才有“能动作用”,因此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和生物。
C.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整合了浅环境和深环境论的思想,因而更合理,更先进,也更适用。
D.浅环境和深环境论在研究人类与环境问题时所持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