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
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
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级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
④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国仅限于经济合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这说明()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C.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
D.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