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B |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
C |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
D |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联邦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分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 |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 |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D. | 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
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 |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 |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 D. |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