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⑴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⑶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分析,它是哪次改革的措施?
(2)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试分析改革成功的原因。从改革者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1)材料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
(2)材料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 的历史意义。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下列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1)图一组织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请问一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
(2)图二反映的世界格局对抗的最终结果如何?
(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最具有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