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但是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大西洋两岸都存在有海牛和鸵鸟,其原因是:
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
B.两大陆之间的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
D.两大陆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之间来回活动 |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外部条件是()
A.具有适宜的温度 |
B.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
C.具有丰富的液态水 |
D.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是()
A.水星 | B.金星 | C.木星 | D.海王星 |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24—25题。此时北京时间为
A.当天20点 | B.第二天20点 | C.昨天16点 | D.第二天16点 |
此日前后
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 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 |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20—21题。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
B.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
C.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
该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完成18—19题。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