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尉近的地理环境,并绘制了学校周边的简易地图(下图)。该小组在考察时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污染进行治理。请你结合示意图帮他们完善研究成果。

(1)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可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工业区位必须考虑环境效益,化工厂应布局在____________;水泥厂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
(3)根据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向学校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在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减少污染,建议建造两条绿化带,在水泥厂、化工厂和学校之间为D带,在铁路和学校之间为E带。请在下面写出这两个绿化带的作用:
D带:_______________。
E带:________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1)图中A河名称为____ _ _,注人______;B河名称为_____,注入_______。
(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__________。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_______,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流经 ___________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______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
(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__________雨。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加尔各答市某地理爱好者欲前往湄公河流域作地理考察活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是该地理爱好者考察湄公河全流域时绘的河流横截面图,请将字母代号按由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概述该河流上游和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2)21世纪以来,众多专家学者曾对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提出许多设想。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对该河流域进行开发较为可行。

读下面材料以及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区域同一条河流上游、下游河床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是河堤高度、河床宽度、河床的经度和纬度。

材料二下图是该河流某水文站测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月均气温和月均径流量曲线图。

材料三下表是该河流中下游洪水灾害历史统计资料。

年份
前206年-1950年
1951年-2000年
河流决口
1561次
13次
灾情等级比
特大水灾:21.6%
大水灾:44.7%
一般水灾:33.7%
特大水灾:18.3%
大水灾:471.1%
一般水灾:34.6%

(1)河流截面甲段的两岸河坦相距约米(取整数),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在甲、乙两河段中,位于上游河段的是。

(2)上图中能正确反映甲河段河水流向以及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________,并析这种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该河流中下游多洪水灾害的原因,其根本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______ (填序号),其发源地在我国的________(填省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流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________ (填序号)穿越了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该经济核心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________ 。


读甲、乙两河流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8世纪开始,沿乙河各国都十分重视以防治洪涝灾害为目的的河道整治,纷纷采取了建造堤防、修筑堰坝和船闸、开挖人工运河、疏浚河床淤泥等众多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改造河道。乙河流域各国十分重视水电的梯级开发。它们采取自主建造或者联合修建的方式,在干流上兴建了几十座各级梯级水电站,并已基本实现成龙配套。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沿岸各国的利益,各国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来合理地分配电能。六七十年代是乙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群众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迫使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及环保法案,并加强了监督和治理的执法力度,废水、废气和废物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入河流和大气。

(1)简述A工程对甲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乙河航运发达,是所在大洲的“黄金水道”,该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
①该河水流流速快,行船速度快②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③随着众多人工运河的开挖和河道的渠化,极大地改善了该河的航运条件
④该河夏季水量大,利于航运⑤沿岸各国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3)乙河有哪些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4)试分析甲、乙两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提示:从气候气候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征等角度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