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中华”与“朕”分别指谁?
(2)哪个少数民族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物资相当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他们生活在几十个人组成的小集体中,为采集、狩猎、捕鱼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请完成:
(1)材料中描写的是哪一社会的情况?
(2)材料中的“小集体”指的是什么社会组织?
(3)这一社会组织的产物有何作用?
(4)这一社会组织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人类社会形成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部落。因为当时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同时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请完成:
(1)材料一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怎样?为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种族的产生比人类的产生要晚得多。种族出现的时候,除了上述三大人种之外,还有俾格米人、布希曼人和澳大利亚人。这些种族在后来的漫长演化进程中逐渐衰落了。”
请完成:
(1)通过查阅资料,你认为这些种族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包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八个方面。
材料二 2010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理念,同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应。“和谐世界”的提出,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回应。
——新华网
请完成:
(1)“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始终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曾出现过社会关系相对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治世”或“盛世”,请举一例。
(2)“和谐世界”是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思想的深化与发展,请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与法制、教育与科技、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