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率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时的一段精彩讲话。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突出的特点也是强调环保低碳。为此,某中学高三(4)班的同学以“环保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低碳社会
为实现低碳社会,中国做出巨大努力——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倡导实现“低碳世博”。
(2)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上述决定的政治依据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是透过低碳的行为反映出人类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渗透到人们的低碳生活中。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推进低碳生活做些什么
材料一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出台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强力救市方案,在总统奥巴马的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009年1月28日通过了该方案,但在参议员遭到强烈的抵制。2月11日,经过两天协商,国会参、众两院就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两院经协商决定,将计划耗资削减到7890亿美元。
材料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制定是在广泛听取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审议,经过充分讨论后表决通过的。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美国产生这种政治现象的原因。
(2)对比两则材料,反映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什么道理。
材料一:在当今世界,联合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一九九0年四月首次派遣五名军事观察员至二00九年十月底,中国已累计派出一万四千六百五十人次维和官兵参与联合国全球范围内的十八项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中派兵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材料二:在联合国解决伊朗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过程中,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多项自己的主张。
(1)请按成员性质、地理范围和职能范围,说明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类型。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制订了海岛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等11件法律。这期间,全国人大常委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并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从机关单位到普通百姓,从公司企业到法律专家,社会各界为进一步完善物权法草案积极建言献策。
(1)海岛保护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的?
(2)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说明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
2009年7月8日-10日,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八国集团首脑(G8) 意大利拉奎拉市。会议围绕着制定稳定金融市场规则、气候变化、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商务自由化、粮食安全等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某班探究小组根据这一背景开展探究活动。
(1)材料收集小组负责搜集与会各国政治体制等方面的资料。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国家 |
政体 |
国家结构形式 |
中国 |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德国 |
联邦制 |
|
美国 |
联邦制 |
|
英国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2)在材料分析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八国和我国一样都实行代议制,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对此,你作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