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突出的特点也是强调环保低碳。为此,某中学高三(4)班的同学以“环保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低碳社会
为实现低碳社会,中国做出巨大努力——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倡导实现“低碳世博”。
(2)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上述决定的政治依据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是透过低碳的行为反映出人类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渗透到人们的低碳生活中。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推进低碳生活做些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材料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全新的生活理念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阻拦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就业观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你团了吗”已经成为潮人们的口头禅。网络团购深受20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的热捧。某校高三年级同学以“网络团购,消费新热点”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相关信息。
运营模式:网络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发布想要团购商品的意向,并通过网络将有共同意向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增强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化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而商家可以通过网站征集团体消费者,简化交易流程,加快出货速度,降低经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结合材料,分析网络团购运营模式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欧债危机依旧加深,全球经济低迷,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持续稳中有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1200元
960元
350元
80元
200元
150元
620元
1000元
400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
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
(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
出占GDP的
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采取推进科技创新的措施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