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 B.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
C.都是红色性状 | D.都是白色性状 |
如果将精原细胞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用15N标记,让其在含14N的原料环境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个数是
A.4、0 | B.2、2 | C.2、4 | D.4、4 |
根据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最先由萨顿提出 |
B.基因的表达包括图中的a、b和c过程 |
C.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该酶催化d过程的进行 |
D.若合成的蛋白质中有40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对应的碱基数为120个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实验不相符
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的成分相似 |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 |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 |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养、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出现很高的放射性 |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据表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