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9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卫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这项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号召人应是谁?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 |
1820 |
1830 |
1850 |
1860 |
1870 |
产量 |
110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材料二: 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单位:万吨)
年代 |
1870 |
1900 |
产量 |
80 |
2000 |
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受地震波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3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在3月12日、3月14日和3月15日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一时间,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国际社会对辐射泄漏的日益关注。日本核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安全事件。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原子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哪位科学家?你知道新中国掌握核技术始于哪一事件?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分)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面临哪些共同问题?( 2 分)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
(3)材料三中毛泽东、朱德号召发动什么战役?其结果怎样?
(4)材料四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2010年1月1日,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称,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的造福两岸同胞。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只填序号)。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__(只填序号)。
(2)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元朝、明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是___(人物)的名言(只填序号),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5)结合材料三,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请结合所学完成。
⑴、英、法二国资产阶级革命分别于何时开始?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⑵17—18世纪欧洲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