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路上
“素,咱们出去吧”年迈的父亲对我说。
“好啊!”我爽快地答应。
我知道,久病的父亲经过两次住院,身体比原先更加虚弱,他将经受不住秋的寒凉、冬的冰冷。今天他要趁着这不热不冷的天散散心,身为女儿的我有什么资格不答应呢!于是,我将瘦削的父亲扶上轮椅,推出家门。
走出来,有一段砖路,疙疙瘩瘩,凹凸不平。每一次颠簸,父亲总是疼得 “哎哟,哎哟”直叫。他瘦得皮包骨头,屁股没有肉的铺垫,格外疼痛。于是我小心翼翼,遇见砖头,尽量避开。实在不行,我就踮起后轮,甚至绕弯前行。
来到新建的柏油路上,我故意找话,一会儿向父亲介绍马路的的情况:什么双向三车道,什么地上标线,一会儿询问土地的情况。父亲年久生病,早不问津地里的庄稼。但提起这一切,父亲还是打起精神,向我介绍我村与邻村的边界。原先这里是口机井,哪里是一条生产路,他记得清清楚楚,讲起来毫不含糊。我知道父亲一生热爱土地,土地是他的生命,毕生奉献土地、感恩土地的人对这一切又怎能记不起来呢?
说到动情处,父亲的声音提高了些,尽管微弱,但我也能感受得到:这是一个猎人对猎枪的喜爱,又是一个计算机高手对电脑的喜爱。
谈到穿野而过的高铁线路,父亲感慨它的高与快。看到修路挖了一层的土地,父亲很是遗憾,无不惋惜地说:“土地再也不会如以往肥沃,还得等两年才能缓过劲来。”我怕父亲伤感,忙不迭地安慰:“会好的,会好的。”父亲长出一口气。
路很长,却笔直平稳,我们缓缓前行。我小声对父亲说:“你累了对我说一声,我们回去。”父亲答应了。他看了路两边的庄稼地,又看了排水沟,告诉我:要尽快修起来,不然会淹毁庄稼,冲坏路面。我虽说不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无权催促别人快修渠道,但出于对父亲的理解,也深表赞同,随声附和。
父亲,你老了,连自己都不能照顾,还管那么多干什么!我心里这样想,却不能那么说。父亲爱操心,家里的,别人的,他都装着,好像这些是他的世界。在他耄耋之年,我怎能横加阻挠消减他的兴致呢?我乐他乐,急他急,才是孝之根本,爱之真谛。
路长话多,不觉到了邻村路口。父亲说回吧,我刚将轮椅掉转头,一辆白色轿车戛然而止。原来我的侄子下班回来,碰见了我们。他听说是推着父亲散心,二话没说就走上前与父亲商量:准备让父亲上车去二厂看看。父亲同意了,他很欣慰:知道孙子很爱他。这不前几天还给他买了一个带吸管的水杯呢!时间不多的他要尽可能地多享受天伦之乐,于是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侄子将父亲抱上汽车,我推着空轮椅,轻松的往回走。我很高心,替父亲高兴。因为他的孙子爱他,我的家人爱他:嫂子给他买老年录音机,大孙媳去超市买来进口的榴莲让他品尝,生病其间,家人一口饭一口饭的喂他,道不完的情,说不了的爱,这一切都让人感动。
父亲,你老了,但爱不老!我们对你,你对庄稼,孙子对你……爱的无怨无悔,绵长悠远!
父亲,你在,爱就在!我们永远爱您!
爱在路上!
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热爱土地,土地是他的生命,毕生奉献土地、感恩土地”?
答:
文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孝敬老人、关爱老人?
阅读下面文章。
狼的娘心
(1)碰上狼的那天,刘彩芝正在山上挖一棵山药。6岁的儿子,在离她不远的一片开阔地玩耍。
(2)那棵山药,刘彩芝挖了足足半个小时。她伸了个懒腰,准备坐下歇歇。就在这时,她听见了异样的声音,像马奔跑,有点急促,但没有马奔跑的声音大。刘彩芝想起了儿子,丢下手中的活儿,朝儿子跑去。就在这时,她看见一个黄色的东西在她眼前一晃,她揉揉眼——那是一匹奔跑的狼。
(3)狼正是冲着他的儿子跑过去的。那一刻,她的儿子,正低着头玩一个什么东西,对即将来临的危险一无所知。刘彩芝来不及细想,迎着那匹狼冲了上去。
(4)那匹狼看见突然冲出来的刘彩芝,愣了一下,站住了。刘彩芝也站住了。刘彩芝的本意是想让那匹狼改变方向。可那匹狼并没有理会她,停了一下,继续朝她的儿子奔跑。作为母亲,刘彩芝想也没想,跑到了狼的前面,拦住它。
(5)狼终于停了下来,看着面前的刘彩芝。狼的眼里闪烁着一种可怕的光,那道光,看得刘彩芝心里直发慌。此刻她赤手空拳,唯一的防身工具——那把挖山药的镢头,丢在了山野里。
(6)人与狼,相距只有十米之遥,隔着一条小溪。刘彩芝的姿势很有趣,她伸开双臂,用空空的两只手,拦住了狼的去路。
(7)狼似乎不想与她对峙,开始寻找前进的方位。它绕了个弯,想从刘彩芝的左边冲出去,那是经过山沟可以到达开阔地的唯一出路。刘彩芝看出了狼的意图,在狼开始前冲的瞬间,刘彩芝跳过去再次拦住了狼。
(8)狼看起来很愤怒,发出一声低吼,一下把刘彩芝扑倒在地。可能是用力过猛,狼和刘彩芝一下子倒在了小溪里。刘彩芝突然觉得胳膊一阵疼痛,她看到,狼尖利的牙齿深陷在她的胳膊里。血,顺着薄薄的衣服流了下来,把小溪里的水都染红了,一缕一缕随着水漂浮。
(9)奇怪的是,狼很快就松开了口,转头又向刘彩芝儿子的方向跑去。刘彩芝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只手死命拽住了狼的尾巴,另一只手在小溪里乱摸,抓到一块石头,就在狼转身扑过来的瞬间,狠狠地砸向狼的脑袋。轰的一声,狼倒下了。
(10)刘彩芝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她看到,狼还在喘气,肚子一鼓一鼓地呼吸着。她还看到,奄奄一息的狼,眼睛却直直地盯着儿子的方向。“临死时还想着自己的儿子,太可恨了!”于是,刘彩芝又搬起一块石头,对准狼的脑袋狠狠砸去。
(11)狼终于不动弹了,但眼睛依然瞪得很大,目光中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意味。黯淡的眼睛里,。那目光,让刘彩芝心里五味杂陈。
(12)刘彩芝顾不得多想,跑到儿子面前,一把抱起了儿子。突然,她看到,儿子的怀里抱着一只狗崽。刘彩芝顿时明白了,那不是狗崽,是狼崽,一只两三个月大的狼崽。
(13)刘彩芝蓦地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14)哭完了,她用镢头挖了一个大坑,还捡了一抱柴草,正正经经地把母狼埋在小溪边,并用石头把母狼的坟墓围了起来,像埋人那样。
(15)埋葬了母狼之后,刘彩芝把儿子和小狼崽一起带回了家。
(16)刘彩芝后来说:“那匹小狼,在我家待了三个多月,小狼大了,我就把它送到后山放生了。前两次,它又摸着回来了。第三次,我把它的眼睛蒙上,送到三十多里外的大山里。”根据示例,梳理小说情节,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山中遇狼,勇护儿子,
明白原因,埋葬母狼,小说结尾才点破母狼的护子之心,其实前文有多处伏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它的伏笔的一项是()
那一刻,她的儿子,正低着头玩一个什么东西。
狼的眼里,闪着一种可怕的光芒,那道光,看得刘彩芝心里直发毛。
奇怪的是,狼很快就松开了口,转头又向刘彩芝儿子的方向跑去。
她还看到,奄奄一息的狼,眼睛却直直地盯着儿子的方向。第(11)段写狼的“目光中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意味”,请发挥想象,用一个句子描述这种意味,填在横线处,使前后文自然衔接。
黯淡的眼睛里,刘彩芝为何在杀死母狼后“蓦地坐地大哭”?
小说原来的题目是“母爱对决”,和本文的题目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学 会 感 激
①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绿荷感激夏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一个人学会感激,才会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
②学会感激,就是学会体会人间的真情。
③感激父母。父亲像巍峨高山,双肩挑起家庭沉甸甸的期盼;母亲如潺潺溪流,心灵的甘泉时时滋润子女美好的憧憬。感激老师。三尺讲台,老师用睿智的目光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方斗室,老师用渊博的知识帮助我们劈波斩浪。
④学会感激,就是了解人生的丰富体验。
⑤感激成功,她让我们骄傲地自立,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全新意境。感激失败,对于失败我们无法逃避,只有失败,才可能锻造出不屈的精神气象,因为失败不仅是教训,它还可以催逼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无坚不摧。
⑥学会感激,就是去感悟人性的善良。公交车上,李素丽的善言让旅客感激;登封的山村,任长霞的善行让百姓感激。曾几何时,我们有过自私,有过冷漠,但生活中处处有善良。善良产生真情,真情产生宽容,宽容带来和谐。人性的善良需要我们时时去感悟。
⑦学会感激,就是学会品尝生活的美好。驾轻舟荡漾在碧绿的湖泊之上,我们品尝到自然的清新;秉红烛于生日宴会上,我们品尝到家庭的温馨;回眸成长的道路,我们品尝到岁月的永恒、生活的美好。掬起生活中的每一滴感激吧!它让你看到秋菊上的凝霜,更让你看到夏荷上的玉珠。
⑧内心贮满真善美的心灵是高尚的心灵。青年人时时有一种感激的心态,就会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选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选文主要从哪四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①
②
③
④文中第三段和第六段分别运用了()和()论证方法。
选文的语言生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
选句:
赏析:谈谈选文给你的启示。
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第二段中对“我”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现代文阅读(一)
食虫植物开花
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白颈”、“朱思迪”等多个品种的瓶子草已进入花期。瞧!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有的甚至比叶子高出许多,柔弱的花茎支撑着硕大的花朵显得有些吃力。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②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其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瓶状叶外部色彩鲜艳,内壁能分泌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相混,起到溺死并消化昆虫的作用。瓶状叶的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进内壁,滑落到瓶内的消化液里,将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溺死其中无法逃出生天。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③吃饱喝足的瓶子草在每年的4-5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单生茎顶,两性,花朵较大,呈紫色或粉红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花朵具有复杂而精密的构造。
④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正是瓶子草的这种异花授粉也就决定了它的不简单。
⑤当然聪明的瓶子草不会对所有造访的昆虫都格杀勿论,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它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 B.空间顺序 | C.逻辑顺序 | D.总分顺序 |
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 )
A.曾经无数次想像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 |
B.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 |
C.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
D.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
根据文意,下列与瓶子草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瓶子草的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 |
B.瓶子草叶子分泌的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想混,可以溺死并消化昆虫。 |
C.瓶子草花朵的构造复杂而精密,花单生茎顶,两性,呈紫色或粉红色。 |
D.食虫植物瓶子草的授粉方式一般是异花授粉,蜜蜂是其唯一的授粉者。 |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 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3分)
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3分)
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4分)(不得少于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