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叙述中一定能说明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元素Y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X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比Y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少 |
| B.气态氢化物 Y比X稳定 |
| C.X的最高正价比Y的最高正价高 |
| D.X单质能与Y的氢化物反应生成Y单质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FeCl3跟沸水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铁胶体后,生成胶体微粒的数目为NA |
| 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 g铜 |
| C.6.8克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
| D.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必须比水大 |
|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溶液的液面下 |
|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必须转入容量瓶中 |
能用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
| B.氨水和稀硫酸反应 |
|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硝酸反应 |
|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赤铜矿的成份是Cu2O,辉铜矿的成份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
|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 C.每生成1 mol Cu,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电子为2 mol |
| D.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6 |
在下列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 化学式 |
电离常数(25℃) |
| HClO |
Ki=3.0ⅹ10-8 |
| H2CO3 |
Ki1=4.3ⅹ10-7 Ki2=5.6ⅹ10-11 |
A.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B.上表提供的数据下:HClO 、HCO3-、ClO-、CO32-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D.中性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