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②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③持节云中, ? ( 苏轼《江城子》)
④酒困路长惟欲睡, 。 (苏轼《浣溪沙》)
⑤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⑦ ,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白居易)
⑧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 。 , 。
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在空白处按要求填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__________;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诗文中也有很多借水抒发情怀的佳句,如“________,________”等,总能引发我们穿越时空的共情。
根据提示的情境,进行诗文填空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句话让我想到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
(2)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
(3)在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4)在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体现“只有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假象迷惑”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