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三个省区粮食作物构成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 |
稻谷 |
小麦 |
玉米 |
其他 |
| 黑龙江 |
37.7 |
2.6 |
37.3 |
22.4 |
| 甲 |
8.2 |
56.5 |
29.1 |
6.2 |
| 湖南 |
87.2 |
0.4 |
4.8 |
7.7 |
甲省可能是
A.吉林 B.河南 C.海南 D青海
湖南、黑龙江两省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A.盐碱、洪涝 | B.夏季酷热、台风频繁 |
| C.旱涝、低温 | D.交通闭塞、水源短缺 |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
|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 ()
| 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
|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
|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
| D.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 |
图中乙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
| A.甘庶、柑橘 | B.甜菜、柑橘 | C.花生、苹果 | D.棉花、茶树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所致 |
|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甜菜 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葡萄 |
| B.①青稞②玉米③甜菜④哈密瓜 |
| C.①燕麦②春小麦③苹果④棉花 |
| D.①青稞②甜菜③甘蔗④棉花 |
图中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同之处是( )
| A.农业单产水平高,商品率高 | B.都是小农经营 |
|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 D.气候条件皆为雨热同期 |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
| A.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 B.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 C.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
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荒漠化严重 | B.水土流失严重 |
| 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 D.土壤污染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