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角色有大小 责任无轻重
①刚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他对泌尿外科作出的杰出贡献是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可更让人敬仰的永远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吴阶平常说:“那身洁白衣服唤起的责任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当年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吴阶平贪玩,对学业不太上心,在一次救助一个临危患者时,那个人对死的恐惧及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下子激活了吴阶平作为医生的责任。
②人的责任都是多重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元的。面对上司我们是部下,面对属下你又变成了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一会是别人的客户,一会又成了别人的雇主,一会儿是供应商,一会儿又成了消费者,这不断变化的角色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的情商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以施展。无论我们角色怎样变换,才能如何施展,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③一个人只要能恪守自己角色的责任,他就不会差到哪里。比如保安,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出入证的人进小区,就是尽到了岗位责任;比如校对,对自己没有完全把握的字,坚决查字典,他就尽到一丝不苟的责任;比如领导,对于该坚持原则就是“一刀切”,他就尽到了铁面无私的责任。
④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大小有别,但承担责任的道义无轻重。造飞机的与做风筝的人,拉一个客人与拉一百个客人的司机其责任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对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能分轻重。
⑤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与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邻居家门口等待宽恕,然而,邻居家的老人却十分固执要求索赔。小男孩只得回家拿钱。可父亲也不开恩。父亲说:“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过失得你负责。”父亲最后掏出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借你赔人家的,以后你要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赔了老人的钱。从此,他边读书边到餐馆刷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能有出息。”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⑥几天前我也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位五十多岁客车司机的事,他为了能尽职尽责,保证良好的出车状态,每次出车前他永远只吃半分饱,以免长途驾驶时犯困,并且坚持了四十年。他曾说一生最怕就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给他人造成终身的伤害。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对待自己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就像一个国家总理对待国家大业一样鞠躬尽瘁,没有丝毫的怠慢。当他有一天交出方向盘,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到了一个客车司机的责任,我没有因为我的遗憾给别人留下灾难或悲痛。
⑦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运转得和谐一些。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
C.人生须知未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
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2分)
枫叶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又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④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⑨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⑾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⑿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⒀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⒁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本文主要记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三件。
理解填空:文中写到“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对刘老师的尊敬。”
(1)"我们"笑是因为
(2)"我们"心里酸涩是因为
(3)我们"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两个句子。
(1)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2)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文章写的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看法。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写济南的冬天,每段就是一幅画,试给文中的三幅画各拟个名字。
第①段:图第②段:图第③段: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文章写的是济南的冬天,可是划线部分写的是冬天的人们,这部分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心的第三道门
爸说妈是我气死的,他为了多活几年,只好任我自生自灭了。
⑵爸又给我娶了个后妈,我全当没这个人,好多天没理她。
⑶那天晚上,说不管我的爸死皮赖脸检查我的作业,结果是给了我两耳光,命令我把所有错题每道做一百遍,通宵做!我就做,不信他不睡觉。后妈竟坐在我身边伸头看我的作业,看着哇哇地尖叫,小孩子似的。爸问她叫什么叫,她还叫:“天哪!这是小学作业吗?我记得我中学的题也没这么难啊!还有没有天理啊!这不要孩子的命吗!……”爸气得直翻白眼。
⑷我偷笑,这后妈挺好玩的!
⑸后妈很烦人,但我越来越喜欢让她烦。爸不在家时,她比我还贪玩,求我帮她搞一搞QQ空间,求我在她日志上写几句话,求我修改一下她“创作”的手机幽默短信,求我帮她给小狗洗澡……她那温柔诚恳又可怜的样子让我不能不帮,因为我特别喜欢为人之师为人老大,很过瘾。特别是她那张狐狸嘴巴,没多久就让觉得我是个大天才大能人了,开始趾高气扬地接过她奉上的零花钱,连谢谢也不用说。
⑹只有一点我比较反感。后妈很喜欢看我的作业,虽然全是夸我,但也不是味儿。比如,5道题有一道打了对钩,她就专说那道,惯性惊叫:“天哪!这么难的题你也能做对?……”我就推她走说别烦我。
⑺奇怪的是,就因为让她惊叫多一点,我开始努力让作业本上的对钩多一点儿。有一天,我的数学六道题全对,后妈看时却没有惊叫,我抬头看她时,发现她在流泪!轮到我惊叫了:“你神经病呀你!”她一边擦脸走一边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自己当你亲妈了,我的孩子竟全做对了……这要受多少苦啊!……”
⑻我呆了老半天,不知所措。
⑼其实我最大的错只是泡泡网吧,记得亲妈为拉我出网吧曾当众大哭,然后一头撞向游戏机……这一点后妈比较好,她从来不说我,有一次,我半夜悄悄进家,爸扑上来要打死我,后妈扑身护我,尖叫:“孩子不玩谁玩?就玩!就玩!……”爸仰天长叹:“完了!完了!这个家完了!”
⑽那个星期天,我正在网吧激战,后妈竟给我送饭来了!我叫:“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后妈噘嘴说:“你看看几点了!我找你找了6个网吧!”我看表,下午4点了,我已经玩了7个小时!
⑾后妈第三次把饭送到我机台上时,我接连叹了三口气,站起来,说:“妈,我们回家吧!”
⑿后妈大张着嘴愣着不动,我拉她走时,她抱住我哇地哭了!我又急又羞,拉她走,她边走边哭,捂着嘴哭。
⒀一进家,爸一脸杀气,并不理我,吼后妈:“你给玩游戏的混蛋送饭?你想把他送到监狱?你安的什么心?你给我滚!”
⒁我牙关咬响!
⒂后妈却不恼,又哭了,哭着扑到爸怀里,说:“你知道吗?孩子叫我妈了,叫我妈了。你知道吗?”
⒃爸愣了,看后妈,看我。我不理他,我没想到,我只是不小心叫了声妈竟把她感动成这样,这也太……
⒄爸比我还无知,竟又吼后妈:“鼓励儿子学坏的妈,没有更好!”
⒅我愤怒了,同时想到了最解气的办法。
⒆我说:“妈,你到这边来!”
⒇后妈很听话,离开爸,走到我指的地方。
(21)我给后妈跪下,说:“妈,你放心,我以后绝不进网吧,一次也不进,我还要让我的作业全是对钩,我要争全校第一!”
(22)说罢,我狠狠地瞪了爸一眼,站起来进屋,用力关上了门。
(23)我听见后妈一个劲儿说谢谢你孩子谢谢你孩子……我哭了。我不仅是为后妈哭,还有亲妈,还有爸——在后妈反复看我作业时我就明白她是在“欲擒故纵”家教法,是想让我学好,我也想到了,这么多年,亲妈和爸也同样是想让我学好,我为什么只听后妈的话呢?
(24)我想对爸说:我的心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开着的,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是关着的,爸妈总是不敲门就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我的心里了,再想进来就得先要钥匙,要用心来要。文章围绕后妈写了后妈的很多事,请你仔细读文章写出其中的两件。
结合全文说说后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第11小节写道:“后妈第三次把饭送到我机台上时,我接连叹了三口气……”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把心理活动写下来。
文章第23小节说:“……这么多年,亲妈和爸也同样是想让我学好,我为什么只听后妈的话呢?”结合全文请你说说为什么我只听后妈的话呢?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本文以“温暖的小刀”为题,有什么含义?
理解第二段末句中在“秘密”在文中具体指:
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本文刻画的人物细节尤为精彩,请品析划线句。
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