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3 分)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
(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 分)
(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
(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1)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商鞅答:
(2)记者问:国家富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呢?
商鞅答:
(3)采访完毕后,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疆域以内的人,都是王的臣民。)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同姓亲戚子弟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1)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2) 西周初期统治者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学术交流中心。
(1)材料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9月27日晚8时在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华灯万盏的东方圣城曲阜此刻星光璀璨、万众瞩目。
(3)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对这种情况,孔子采取什么措施突破了这种限制?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5)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规定五家为一伍……。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史记》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商鞅变法的理论属于哪家思想学派?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3)材料三说明商鞅变法触犯了什么人的利益(1)?是变法中的哪项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2)?
(4)材料四说明商鞅变法达到了怎样的目的?
(5)材料二与材料四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下,最高等级是谁?最低等级是谁?
(3)什么人可能成为诸侯?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
(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战国时期,开展“百家争鸣”的主要是哪个等级的人?
(5)这一制度在西周时有何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