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
|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中国政府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 A.世界银行 | B.关贸总协定 |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世贸组织 |
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
|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
| 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
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
|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 |
| C.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
| D.国家干预经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