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 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此——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 |
![]() |
![]() |
马车 |
汽船 |
飞机 |
![]() |
![]() |
![]() |
雕版印刷书 |
电话 |
笔记本电脑 |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材料二: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备……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指出其实质。
(2)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结合材料二分析牛顿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三方面的主张,并指出其对欧洲的政治影响。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学习时报》
回答下列问题:
(1)1953—1957年是新中国立国的重要发展阶段。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序号 |
方面 |
举例 |
1 |
政治制度建设 |
|
2 |
经济建设热火朝天 |
|
3 |
外交成就突出 |
(2)有人认为改革建国时代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请结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说明中国改革建国时期所占的天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