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 ( )
|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
|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
|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
|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
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教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这反映了该学者
| A.倡导宗教宽容 | B.对宗教改革表示反对 |
| C.主张多神崇拜 | D.否认宗教信仰的差异 |
下图为《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对这幅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画家对古典文化的仰慕 | B.体现了雅典深厚的学术氛围 |
| C.彰显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 | D.反映了雅典教育体系的完备 |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少量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学生和教师们还组织了学术行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世俗教育推动了文化普及 | B.教会放弃神学而研究哲学 |
| C.文艺复兴运动已悄然兴起 | D.自然科学与哲学有所发展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 “礼” “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
|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弟子 |
|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