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 )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D.北约的建立 |
1999 年9 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B.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C.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
D.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
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
“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