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下面(表格)是小强笔记中对某战役历史意义的记述,据此,小强记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1、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
2、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
3、有利于解放中国(内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百团大战
“所有新教徒都宣布,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真正来源是圣经。一方面,16世纪所有成为国教的新教教会坚决主张尊奉自己的教义,不允许个人自由;另一方面,所有的新教徒心中仍然有着路德首先点燃的小小的精神火花,因此谁都没有断然否定在良心问题上私下作出判断的权利。”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新教反对个人宗教信仰的精神自由,突出新教教会的权威 |
B.新教否定良心问题上的个人私下判断 |
C.新教确立圣经与上帝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个人精神自由 |
D.主张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
(英)戴维·赫尔德认为,“并非仅仅是宗教改革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有着持久的影响。因为在路德与加尔文的教义中,包含着作为‘个人’的人所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它(新教教义)把个人从教会直接的‘制度支持’中解放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进而激发了把个人看作‘自身命运的主人’的观念,这一观念成了后来政治思想的核心。”戴维·赫尔德在此强调宗教改革()
A.发展了人文主义 |
B.引发了世俗政权与教权的争斗 |
C.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
D.直接引发了政治制度变革 |
“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中世纪著作所没有的特性。他们发现一系列新的爱好,一种新的感情,一种涉及政治和公民问题的议论,一个没有落入宗教信仰框框的世界。…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新的“爱好”、“感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B.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的享乐与幸福 |
C.“与自己相仿的精神”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思想 |
D.“崇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莎士比亚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
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 |
C.财富可以再创造,莎士比亚不能再造 |
D.莎士比亚作品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英国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 |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
C.都是新经济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