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两大类型,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对付害虫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材料二:左图为“不同防治措施下害虫种群密度和作物污染变化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的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图中A点和E点是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的时间节点。右图为“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

(1)作物污染变化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左图可知对病虫害的防治,从A点开始进行的是        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       防治。
(3)据材料分析,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4)治理土壤污染的对策:一是控制___________,二是提高____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
(3)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运动为主。

读图做题:(每空1分,共11分)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天体之间
(2)目前,人类认识的天体系统中,最大的是
(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太阳系中,地球位于之间,是距离太阳第位近的行星。
(5)简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条件是:
(3分)

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这一天的日期是前 后,此时南半球是季。
(3)图中AB是线。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这一天以后北京的白昼将

(5)图中C、D两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个小时?
时间:C, D;昼长:C, D
(6)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读“地震波的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波: A:B:
(2)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不连续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A波,B波波速,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C面和D面之间为,D面以下为,F 的状态为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并解析成因.(4分)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________(外、内)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城市①——②与城市③——④相比,实际直线距离较远的是________。(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