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
A.冶铁技术 | B.缫丝技术 | C.青瓷技术 | D.造船技术 |
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
据统计,九一八事件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
A.先独立才能富强 | B.同时并举 |
C.先富强后独立 | D.都不可能实现 |
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
工厂 |
占全国比重 |
资本 |
占全国比重 |
工人 |
占全国比重 |
1937 |
19家 |
0.48% |
305.2万元 |
0.82% |
5787 |
1.26% |
1942 |
546家 |
20.56% |
16931万元 |
8.8% |
33074 |
13.7% |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