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右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