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
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 D.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已停止执行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 C.大量的工厂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 A.甲骨文以记载手工业为主要内容 |
|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
|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
|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