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哲学家叔本华把它
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
| B.避免平民沦为奴隶 |
|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
|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
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族谱)之一,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的特殊图书载体,“隐恶扬善”是修纂族谱的基本原
则之一。族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具体体现。这表明族谱
①有利于凝聚宗族
②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规范社会人际关系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家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
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
体现了
| A.墨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儒家思想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
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 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